Zwei Dinge erfüllen das Gemü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 je ö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äftigt: der bestirnte 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Eudaemonia

晏如斋水彩插画:

这篇《梁注庄子》,若要一言以蔽之的俩关键词便是:宁缺毋滥&不战而胜。

---

有一种品位叫“除了最好的,宁可不要”

《大宗师》呈现出了真人的气象。我突然觉得,庄子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观察人的艺术。

我的一位好朋友跟我分享了他在情场上的体验,他说:“经过我的多年观察,那些总是换女朋友的人都有着相同的原因。”我说:“因为什么?”他说:“因为他们品位不够高,没遇到过好的,所以觉得都差不多。其实真正经历过好的以后,就不需要那么频繁地换了,宁可不要。”
……
谈恋爱是这样,……就连吃真正好的川菜也是这样。比如我在成都吃过最好吃的火锅以后,连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火锅店都不想去吃了,宁愿随便吃白米饭和泡菜,也不会浪费自己吃火锅的额度。
......
有过在深夜吃顶级好火锅的经历之后,你就会对普通火锅产生天然的免疫力;喝过最好的红酒以后,你就没有办法喝普通的红酒。于是,你就变成了一个简朴的人,除了最好的,宁可不要。

好多事情亦复如是。

为什么庄子要和我们讲真人的状态?我估计他是想提高我们的品位,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好人——状态舒服的人。所以,真正的好人并不会有太多朋友,不是因为他的交友圈不够宽广,也不是因为他不随和,而是他宁愿在最高级的朋友到来之前或者来过之后的时间里都淡淡地独处。

大多数情况下,有品位的人最终都会表现出——对东西没什么要求。因为他们知道,对于十分来说,五分和八分差不多一样,都是可要可不要的。

读《大宗师》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与最优秀的人成为朋友,跟他们惺惺相惜之后,面对人世间其他人做出的不靠谱的事儿,你拥有的不是抵抗、漠视,或者烦燥的心态,而是对不入法眼的事儿不屑一顾。这就像吃过最好的火锅的人,再让他吃普通的火锅,他宁愿不吃,即使强行拖着他吃,他也不会很兴奋。但是,他也不会对此有多么愤怒,大概就是这样。

《大宗师》整篇都在跟我们分享,从人世间的品位这件事情上来说,关键是要见过牛X的人。用庄子的话来说,你得和真人相处过,才能拥有那种对其他人和事带着并非淡淡的鄙视,而只是暗暗的漠然的状态。

有些人的心肠为什么冷

那么,真人大概是什么样的人呢?庄子在之前已经说过“邴邴乎其似喜也”,“邴邴乎”指的是真人很温暖,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正心诚意、温暖喜悦,感觉他总是欠你一些什么东西想还给你,或者觉得自己怎么如此幸运,能够拥有你这样的朋友在身边,你的出现对他来说是对生命的加持和祝福——怀着这样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的时候,他就会有这样的状态。

也许大家会说,之前你不是说有品位的人对普通人都漠然吗?怎么在这里又说他们“邴邴乎”,对人很温和?其实,他们之所以待人温和,不是因为你值得温和,而是他会用温和的姿态对待所有人,但在他的心里只是假设——你将来有可能成为他内心中觉得足够好的人。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因为最终能不能够对人温暖,是内在自我的元气和阳气的体现。

一个内心阴寒的人,碰见谁都恶毒。你会发现,即使是和朋友之间的对话,他都显得很刻薄,并不是他们的关系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以刻薄为乐。

而有的人哪怕对待仇人,也是很宽厚的样子,这是本性使然。因为他们修的是内在自我的元气和热能。

前一段时间,《扶阳讲记》非常流行。中医有一派叫“扶阳派”,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阳”不是阴阳的“阳”,而是指代表元气的“阳”。元气表达视为“阳”,元气收敛视为“阴”。那些得道的真人,未必真正认同周遭的所有人,只不过是习惯性地对所有人都这样而已。

去过日本的人都体验过,和一家人聊完事情之后,主人会出来送你,有些时候会向你鞠躬,有些时候是半弯腰之后起立,甚至像擦玻璃一样不停地向你挥手,一直挥到你的车子转过街角再也看不到他为止,此时对他来说送别这件事情才算结束。如果你认为他有多么喜欢或认同你,恐怕未必,因为他们之所以那样做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他们就是那样的人。

一旦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你就能够理解“邴邴乎其似喜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他们是用内在自我温暖喜悦的修行,来化自己内心的阴寒之气。

以前在讲《黄帝内经》的时候,徐爷(徐文兵)说过“这人心肠是冷的”。因为心经与小肠经、肺经与大肠经视为相表里,也就是说他的气血在心肠之内不流通。

所以,一个冷心肠的人对世界冷漠、对自己无情。自然而然地,他就没有了温暖感。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要马上解决问题

接下来,庄子讲到“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是指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或者基于正义需要摧毁一个东西,真人是不会随随便便出手的。

《孙子兵法》里讲“后发制人”“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在强调君子或者圣人以不战而胜,根本不需要打仗,因为自己和对方已经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了,就不需要再讨论了。

一般情况下,除了很奇葩而独特的国家或组织以外,几乎没有一个很小的国家会主动挑战用导弹打美国。不是因为其他国家有多么爱美国,而是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国家与美国之间的实力相差太远。

庄子认为,如果真人要出手,一定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因为一般情况下,真人是不会随随便便出手的。

第一,他会将自己的势能蓄得很高,让你不敢去动他;第二,如果真的有矛盾的话,他会用智慧来化解——仁者无敌;第三,碰到万分之一的奇葩,不得不出手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冯学成老师讲这一段的时候,提到了云门宗的纲领: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所谓“随波逐浪”,就是“不得已也”,只能是随顺因缘而被迫出手。

我们在看武侠片的时候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般人知道真正的武林高手很厉害,就不去招惹他。如果真的有人要和高手对打的话,高手也会以礼相待,尽可能以和为贵,到最后不得不出手的时候,他会让对方先动手,自己则腾挪跌宕让对方三招,然后一挥手就把对方灭了。

最近,我儿子正在看印度电视剧《佛陀传》,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剧情。其中一个场景是,乔达摩·悉达多的哥哥想跟他比武来争夺“王国第一勇士”的称号。在斗兽场里面,两个人用棍棒来比武。乔达摩·悉达多压根就不愿意跟他的哥哥对打,便总是让着他,而他的哥哥就拿棍子追着他打。最后,包括乔达摩·悉达多的老师在内的各方力量都认为,作为未来的国王,他必须出手来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于是,乔达摩·悉达多在让了他哥哥几十棍以后,两招之内就把他哥哥放倒在地。然后,用棍子顶着他哥哥的脖子说:“好吧,点到为止。”

这个情景让我想到了庄子所说的,真人本身有料,但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出手,对方会立刻输掉,这才是真人的高级。

反观我们的现实社会也是一样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不要随便对孩子发飙、不要提高嗓门直呼孩子的学名。如果他们做作业不及时、不认真的话,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如果马上就到需要睡觉的时间,孩子没有做完作业,而且还在拖拖拉拉,这个时候,做妈妈的必须使出必杀技让孩子立刻就范,马上把作业做完。之后,妈妈可以对孩子说:“对不起,这样做是因为实在太晚了。”

那么,什么才是妈妈的必杀技呢?一般情况下,做妈妈的要有一定的智慧。如果平常已经把高声吼叫、不给零花钱、不买玩具、不去旅行、生日礼物取消等“核武器”用完的话,到最关键时刻,用什么才能搞定呢?

其实,有智慧的妈妈都知道一个好方法——在关键时刻把爸爸推出去。因为平时爸爸不怎么管孩子,所以他发起飙来会很吓人。因此,有智慧的妈妈一定会妥善呵护爸爸发脾气的机会和权利,因为这才是最后的“核武器”——不得已而为之。

当然,有智慧的妈妈还有一些方法,但要看你平常给孩子包容、理解等一切有爱的物和情感有多少。给得多,才能拿得走;平常没有给,怎么能拿走呢?

这就像美国很快会启动较长时间的加息周期。小梁预测,这将会是一个暴力拉升的加息周期。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把利息加上来,下一次美国再做货币大放水的时候,利用什么工具来减息呢?因为加息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需要减息的时候有息可减。

“崔乎其不得已也”的背后在传递这样的信息:在迫不得已要动手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手上有什么。不出手则已,一出手立刻就能解决问题。

庄子用这种方法告诉我们,真人不是弱者,而是善良且不愿意用自己哪怕一分一毫的真气跟你斗气的智慧者。但真正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一定是有方法的。

评论
热度(3)

© Eudaemonia | Powered by LOFTER